疫情加剧了原有的严重粮食不安全因素——刚果民主共和国现在面临全球最严重的粮食危机。粮农组织及合作伙伴呼吁采取紧急和果断行动
2020年9月15日,纽约—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GNAFC)今天举行了一场高级别活动,回顾了最新全球数据,这些数据显示,在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暴发之前就已经深陷粮食危的脆弱国家,疫情的连锁效应进一步加剧了严重饥饿状况。这次会议也有助于国际资源伙伴和相关行动方讨论疫情背景下新的工作重点,及其对资源筹集和计划制定工作产生的影响。
例如,与刚果民主共和国有关的最新数据显示,就严重粮食不安全人口的绝对数量而言,这个中部非洲国家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危机国家,其粮食不安全人口高达2180万。这是因为疫情相关防控措施的影响加剧了该国原有的饥饿因素:不安全和武装冲突、长期经济衰退以及暴雨和洪涝。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联合国大会期间召开的此次活动上说,必须在局势恶化之前携手努力,重点关注预防和预警系统以及实际行动。
总干事还强调了数据收集和”全球差别化”的重要性,这是粮农组织“手拉手”行动计划的基础,该计划旨在为发达国家和最需要帮助的国家实现结对帮扶,加快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和可持续农村发展。总干事指出,”手拉手”行动计划包括最近启动的数据收集地理空间信息平台。
为了支持各国和农民应对与粮食和农业有关的持续挑战,在疫情后恢复得更好,粮农组织还启动了“粮农组织2019冠状病毒病应对和恢复计划”,旨在缓解疫情的直接影响,同时加强粮食系统和生计的长期抵御能力。通过促进经济包容和社会保护以及增强小农的抵御能力来支持最脆弱人群,是重中之重。
联合国主管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兼紧急救济协调员马克·洛科克(Mark Lowcock)在高级别会外活动中表示,当前的粮食危机是50年来全球最大的粮食危机,但他强调,现在采取行动防止严重饥饿成为一个长期问题还为时不晚。
欧盟危机管理专员雅奈兹·莱纳尔切奇(Janez Lenarčič)和国际伙伴关系专员尤塔·乌尔皮莱宁(Jutta Urpilainen)呼吁加强人道主义和发展行动方之间协调,并确保欧盟致力于加强”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
今天发言的与会人员还包括英国饥荒预防和人道主义事务特使尼克·戴尔(Nick Dyer);美国国际开发署负责救济、应对和复原力的助理署长珍妮·麦基(Jenny McGee);瑞典国际发展合作部长皮特·埃里克松(Peter Eriksson);萨赫勒地带国家间抗旱常设委员会执行秘书吉梅·阿杜姆(Djimé Adoum);粮食署助理执行主任瓦莱丽·瓜尔纳里(Valerie Guarneri);以及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主席苏珊娜·穆尔希德(Susanna Moorehead)。
饥饿热点继续升温
根据全球网络今天发布的一份综合报告,除了刚果民主共和国之外,最近几个月严重饥饿状况恶化最严重的是布基纳法索–自2020年初以来,遭受严重饥饿的总人数增加了近300%–此外还有尼日利亚、索马里和苏丹。报告提供了该网络在2020年初确定的截至2019年底已经处于粮食危机的55个国家的最新情况。尼日利亚北部(增加73%,达870万人)、索马里(增加67%,达350万人)和苏丹(增加64%,达960万人,占该国人口的近四分之一)的严重饥饿人口总数大幅增加。
就一个国家人口中严重粮食不安全发生率而言,4个国家(中非共和国、洪都拉斯、莱索托和索马里)严重饥饿人口比例增加了10个百分点以上。例如,在中非共和国,目前一半人口处于粮食不安全之中,需要紧急援助。
今天的报道称,斯威士兰、海地和洪都拉斯的严重饥饿状况也在恶化。
今天活动的参与者强调,这些趋势突出表明,不仅维持人道主义援助以满足这些需求十分重要,建设更具抵御能力的粮食体系也是一项长期要务。
“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由欧洲联盟、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署)于2016年成立。其宗旨是更好地联系、整合和指导现有倡议、伙伴关系、计划和政策进程,以可持续方式解决粮食危机的根源。
严重粮食不安全或严重饥饿是指一个人无法摄入足够的食物,从而使其生命或生计面临直接危险。这一衡量标准借鉴了国际公认的极端饥饿衡量标准,如粮食安全阶段综合分类和协调框架。由于突如其来的冲击,人们可能会迅速陷入极度饥饿之中。“长期饥饿”是另一个不同的指标,联合国年度《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每年都会进行报告。它指的是一个人长期无法摄入足够的食物来维持正常、积极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