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组织、IBM公司和微软公司致力于遵循教皇方济各提倡的伦理原则,以可持续方式切实运用人工智能
2020年9月24日,罗马-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粮农组织)、IBM公司和微软公司今天在宗座生命科学院举办的活动上再次承诺,致力于开发人工智能应用,体现包容精神并以可持续方式实现粮食和营养安全。
本次线上活动主题为”人工智能,天下粮安:对话与经验”,旨在巩固并落实今年二月宗座生命科学院主办的会议上由教皇方济各发起的《人工智能伦理罗马倡议》。该倡议得到了粮农组织、IBM公司和微软公司共同签署。
今天的会议讨论了人工智能如何促进到2050年为全球近100亿人口提供粮食;同时兼顾自然资源保护,并应对气候变化和2019冠状病毒病等各类冲击的挑战。
会议介绍了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作为可公开获取的数字公共产品,在农业领域运用的最佳实践。
宗座生命科学院院长帕利亚(Vincenzo Paglia)总主教说:”将带有西方特色的科技用于粮食生产和食品加工,将对全球人口的饮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我们要保障天下粮安,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吃相同的食物。”他还补充说: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人类和动植物多样性),贯穿从(伦理)设计、提出到推广至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全进程。”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指出:”推动粮食体系转型需要采用创新解决方案,确保人人享有粮食安全和营养。除开发人工智能工具外,粮农组织还在开展工作,设立国际数字粮食及农业平台,作为多方利益相关者包容性论坛,明确并讨论粮食和农业领域数字化技术的效益与风险。为此,我们衷心赞赏并期待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领域的巨头和各位同事为我们提供协助、与我们开展合作,积极参与,为(粮农组织)成员国和农民大众提供帮助”。
“全社会正努力应对公卫突发事件,运用科技抗击2019冠状病毒病,这恰恰体现了《人工智能伦理罗马倡议》及其基本原则对于人类未来的重要意义。”IBM公司执行副总裁约翰·E·凯利三世(John E. Kelly, III)表示。”未来的技术只有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诉求和价值观,才能帮助人类战胜疫情和粮食安全等全球挑战。”
“微软公司相信,技术能够为当今世界最严峻的挑战找到解决之道,”微软公司总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说,”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能够在应对全球饥饿和粮食不安全等问题上大有作为。科技能帮助我们开展预测,通过调动关键资源,未雨绸缪,防止饥荒,拯救生命。”
在农业领域运用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
人工智能在推动粮食体系转型、解决粮食与营养不安全的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农业领域,人工智能有多种应用场景,比如优化甚至取代人类开展播种、收获等作
业。如此一来,农民能够缩短劳作时间、减少工作量、提高生产率、改善工作条件。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促进完善知识管理和规划,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伴随着数字农业技术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方面主要有以下三大应用:农业机器人、土壤和作物监测及预测分析。在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枯竭的大背景下,在这些领域取得的进展可以大幅促进水土保护,这也是以可持续方式实现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
今天的会议通过两个实例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运用的最佳实践: · 粮农组织的WaPOR门户网站,负责监测和报告非洲和近东区域的农业用水效率。网站提供了公开的用水效率数据库和上千份分层地图。用户可以直接查询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查阅地域统计数据,并下载水资源和土地生产率评估指标的主要变量。 · 农业干旱胁迫指数系统(ASIS)是粮农组织开发的简易指标,采用卫星技术发布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农业部门的缺水/旱灾早期预警。干旱严重破坏生计,对民众的影响远甚于其他自然灾害,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
以人为本,关心农民
《人工智能伦理罗马倡议》强调:”人工智能系统在构想、设计和落实过程中,必须以服务人类,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基础。”今天的会议上,许多与会代表也重申了这一理念。
《罗马倡议》有以下几大原则:透明,即人工智能系统必须可以解释;包容,即满足全人类的需求,让所有人都能自如地表达和发展;公平,即技术在运用中不带偏见,也不会造成偏见,或仅为少数人谋福利。
基于上述原则,《罗马倡议》的合作伙伴和缔约方一致认为,在人工智能运用于农业领域的过程中,必须保护农民权益、尊重农民知识,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此外,还要弥合数字鸿沟:当前,全球共有60亿人无法接入宽带网、40亿人没有互联网、20亿人没有手机、4亿人没有数字信号;在资源获取上也存在着巨大的性别和年龄差异。
《罗马倡议》合作伙伴呼吁各国和公共部门抓住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扶持小农,促进农村发展,消除贫困,提高粮食安全。为此,各方应投资人力资本,落实政策和法规来降低社会边缘化和不平等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