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危机报告》:2022年58个国家2.58亿人陷入突发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

《全球粮食危机报告》:2022年58个国家2.58亿人陷入突发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 Green News

罗马/纽约/华盛顿特区 — 全球抗击粮食危机网络于今日正式发布由粮食安全信息网络编写的新版《全球粮食危机报告》并指出,2022年面临突发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且亟需粮食、营养和生计援助的人数连续第四年增加,超过2.5亿人面临严重饥饿,七个国家的民众即将陷入饥荒。

报告显示,2022年在58个国家和地区共有2.58亿人处于危机以上级别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即粮食安全阶段综合分类/协调框架(IPC/CH)第三至第四阶段,而2021年在53个国家和地区共有1.93亿人面临类似状况。2022年的数字为该系列报告发布七年来的最高水平。不过,相关地区人口持续增长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因素。2022年,身处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的人数在饥饿总人数中的占比从2021年的21.3%升高至22.7%,居高不下,表明全球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仍在恶化。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报告序言中指出:“目前,超过2.5亿人面临重度饥饿状况,还有部分人群即将陷入饥荒,生命垂危。我们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第七版《全球粮食危机报告》内容令人触目惊心,清楚表明国际社会未能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2取得落实进展,推动消除饥饿并为所有人保障粮食安全和改善营养。”

该报告指出,处于IPC/CH第三或更严重阶段的人群中有40%以上集中在五个国家,即阿富汗、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部分地区(21个州和联邦首都地区)和也门。

2022年,7个国家的民众陷入饥饿和贫困,或灾难级别的重度饥饿状况(IPC/CH第五阶段),超过半数位于索马里(57%)。这种极端情况也见于阿富汗、布基纳法索、海地(该国历史上首次)、尼日利亚、南苏丹和也门。

在39个国家中,约3500万人陷入紧急状况级别的突发重度饥饿(IPC/CH第四阶段),其中半数以上身处四个国家,即阿富汗、刚果民主共和国、苏丹和也门。

此外,报告分析了42个粮食危机主要地区,其中30个地区有超过3500万五岁以下儿童患有消瘦或重度营养不良,其中920万儿童患有严重的消瘦,这种形式的营养不良最为危险,是导致儿童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虽然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状况在冲突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下不断加剧,但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影响和乌克兰战争引发的连锁反应也是导致饥饿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这些国家高度依赖粮食和农业投入品进口,容易受到全球粮食价格的冲击。

关键驱动因素

在处于粮食危机的几个主要地区,经济冲击已取代冲突成为重度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主要驱动因素。粮食价格激增和市场遭受重创等全球经济冲击大幅削弱了各国抵御和应对粮食冲击的能力。

报告结论证实,由于乌克兰和俄罗斯是全球燃料、农业投入品和小麦、玉米及葵花籽油等关键大宗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和贸易国。乌克兰战争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不利影响,破坏了黑海地区的农业生产和贸易,导致2022年上半年国际粮食价格猛增至历史最高点。在《黑海谷物倡议》和欧盟“团结通道”计划的影响下,粮食价格有所回落,但这场战争仍在间接影响粮食安全。依赖粮食进口的低收入国家首当其冲,因为新冠疫情严重破坏了这些国家的经济韧性。

关键驱动因素详解:

经济冲击(包括新冠疫情的社会经济影响和乌克兰战争的影响)已成为27个国家发生粮食危机的主要驱动因素,这些国家有8390万人处于IPC/CH第三或更严重阶段,而2021年在21个国家共有3020万人处于类似状况。三年来,贫困国家的经济韧性急剧减弱,所需复苏期更长,冲击应对力更低。

冲突/不安全是19个国家/地区发生粮食危机的最主要驱动因素,这些国家/地区有1.17亿人处于IPC/CH 第三或更严重阶段。2021年,24个国家/地区发生粮食危机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冲突,有1.39亿人处于相同阶段的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在阿富汗、南苏丹和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危机旷日持久,经济冲击已取代冲突成为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的主要驱动因素,因此这一项目下的数字有所降低。

天气/气候极端事件是12个国家发生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的主要驱动因素,这些国家有5680万人处于IPC/CH第三或更严重阶段,比2021年8个国家的人数(2350万)增加了一倍多。这些极端事件包括非洲之角的持续干旱,巴基斯坦的洪灾,以及南部非洲的热带风暴、旋风和干旱。

转变应对思路

国际社会呼吁转变思路,变事后被动应对为事前主动预测防范,对症下药,解决粮食危机的根源问题。为此,国际组织、各国政府、私营部门、区域组织、民间社会和社会各界需要创新思路办法,加强协调统筹,形成多方合力。

开展相关活动时,应着重于提供更有效的人道主义援助,包括创新工作方法,如开展前瞻行动,建立应对冲击的安全网。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扩大核心投资是重中之重,从根源着手,消除粮食危机和儿童营养不良。为此,需要进一步推动农业粮食体系的包容和可持续发展,包括以自然为本,科学施策,开辟普惠粮食获取渠道,采取更为有效的风险减缓措施。此外,还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主动预防、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儿童消瘦。

古特雷斯秘书长在序言中写道:“面对危机,我们需要进行彻底改革,重塑体系。报告清楚地表明,进展并非不可企及。我们拥有大量数据和专门知识,有能力建设更具韧性、更包容、更可持续、没有饥饿的世界,包括加强粮食体系;开展大规模投资,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全世界所有人的营养。”

在发布报告的同时,全球抗击粮食危机网络还发布了一份公报。

展望未来

冲突、国内和全球经济冲击以及极端天气日益相互交织、叠加共振,造成下沉螺旋效应,加剧了突发严重粮食不安全和营养挑战。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些不利因素会在2023年有所缓解:气候变化预计将引发更多极端天气事件,全球和国家经济发展前景黯淡,冲突和不安全局面可能会持续存在。   

根据截至2023年3月对58个国家和地区中38个国家和地区的当年预测显示,多达1.53亿人(占分析人口的18%)将陷入IPC/CH第三或更严重阶段的饥饿状况。此外,在布基纳法索、海地、马里、尼日利亚部分地区(26个州和联邦首都区)、索马里和南苏丹,约31万人预计将处于IPC/CH第五阶段,其中近四分之三位于索马里。

***

编辑注

突发重度粮食不安全指一个人没有足够的食物,生命或生计岌岌可危。该概念借鉴了国际上衡量突发重度饥饿的公认标准, 如粮食安全阶段综合分类(IPC)和 “协调框架”(CH)。突发粮食不安全不同于联合国《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每年都发布的长期饥饿数据。长期饥饿是指一个人长期无法摄入足够的食物,难以维持正常和有活力的生活方式。

关于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和《全球粮食危机报告》

全球抗击粮食危机网络成立于2016年,成员包括欧盟、粮农组织、美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银行。全球网络致力于深入分析粮食危机的严重程度和覆盖面,收集确凿实证,形成广泛共识;凝心聚力,更好地预防和应对粮食危机;深入剖析粮食危机和其他冲击的根本原因和相互联系。

《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是全球网络的旗舰刊物,由粮食安全信息网负责编制。自2016年以来,会同16个国际人道主义和发展伙伴基于共识开展透明进程,汇总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的主要粮食安全分析结果,编制全球综合报告全面量化分析粮食危机的严重程度和覆盖面,指导并推动各方基于需求,及时开展具有成本效益的人道主义援助及韧性建设行动。

来源:农粮组织 FAO

You can Submit Press Release on this site!

Copied title and URL